投稿指南
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,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,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,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。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、删节权。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,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。 一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。 2、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。 二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。 7、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乡村改造中场所营建与文化传承桃源营造策略浅

来源: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5-22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1 桃花源的语境解读 桃花源是文人墨客富于意境的空间想象,乡土中国[1]是经过时空的洗礼而迸发生命力的实践产物,对乡村的美好憧憬使得桃花源成为村庄更迭始终的精神追求。昏暗

1 桃花源的语境解读

桃花源是文人墨客富于意境的空间想象,乡土中国[1]是经过时空的洗礼而迸发生命力的实践产物,对乡村的美好憧憬使得桃花源成为村庄更迭始终的精神追求。昏暗狭窄的洞穴为前行视野开阔作铺垫,远处青烟翠林为近处良田沃土作烘托,由物及人,桃花源的表述在尺度、氛围、虚实、动静的对比下,展示了古人对理想乡野生活的空间体验。

近些年,乡村的保护和利用得到了社会各界前所未有的重视。在全球消费文化的背景下,乡村改造却常常为了迎合消费需求与审美取向而异化[2],试图营造“引人入胜的消费体验”[3]。乡村振兴着眼于快速的经济发展,丢掉了对乡民生活的核心关注,沦于讨好型的角色定位而呈现异质化和错位化[2]的亚健康状态,如机械地照搬建设城市设施,套用固有村庄形式、填平河塘、占用耕地等等。以市场配置资源来指导乡村建设,导致乡村的传统资源被漠视、原生态文化随之消逝。

随着“美丽乡村”“绿水青山”等理念的萌发,乡村振兴呈现回归自然生态、营造本土特色的趋势,涌现了不少立足乡村特色的公共空间改造。环境整治的同时,乡村整体文化自信得到提升。但建筑符号化、乡野意象破坏、基础设施落后匮乏、公共空间异化等现象依然严峻(表1)。以实用趣味的场所营造对特色乡村的文化传承、激发活力,留住乡愁[4]具有重要意义。

2 乡村桃源营造的可能

2.1 原真切入,再塑桃源

乡村特色的形成,在于拥有长期稳定的生活方式、社会关系、价值取向、文化形态的聚居人群,并在长期的生活沉淀中,形成了独特的人地关系;再塑桃源的核心在于发掘、保留、强化乡土原真性。摒弃盲目的地面硬化、河道渠化,改善留守老少枯坐远望的现状,再现黄发垂髫、怡然自乐的画面。乡村改造更新应原真性地发掘切入,充分利用乡村现有的传统资源,如自然环境、植被作物、生产方式、社会组织、村落格局、风俗习惯、语言器具等,使得乡村有别于城市,拥有属于自己的价值。

只有抓住乡村桃源营造的原真性,才能避免一厢情愿的审美表述和策划构思,立足乡村的独特环境和发展需求,以村民的生活路径作为设计依据,将中国乡村自古依附自然的空间关系延续下去。

2.2 聚焦趣味,抓牢实用

乡村与城市的空间体验迥异,乡野空间趣味有别于城市空间体现在能闲适地怡然自乐。趣味的概念较为抽象,广义而言,是不常见的、富有变幻的、具有童心的愉快感受,狭义的在空间趣味的层面可以理解为一种容纳了历时性的特殊记忆。以人体尺度为依据,空间趣味可以延伸到城市区位中,结合城市的时代印记、人文表达形成一个虚拟时空节点,衔接着过去、现在和未来。具体到场所营造中的造景策略则有隐喻、动态、偶发、拼贴、现成品等手法,混合着材质、色彩、光影的叠加运用。其中,“拼贴”是指不同风格在对比下寻求平衡,在融合下得到乐趣。“现成品”则是以全新的视角看待生活中常见的事物,被赋予新的理念与遐想。构成空间的物体表面如果光滑无肌理,人将无法感受到空间的纵深与自身移动速度。“趣味”点的发掘使得不同要素通过同参与者对话进行互动,多层次地感悟自身与环境,最终使其获得愉悦的心理感受,加深空间体验记忆。

在城乡二元结构下,城市和乡村诸多方面存在对比与碰撞,乡村独特的物质、环境、人文等特点成为桃源意象的重要载体,需要立足乡村生活特点、实干兴邦才可能实现。正如孟德拉斯所言“城市和工业吸引着所有的能量,但乡村始终哺育着恬静美满,安全永恒的田园牧歌式幻梦”。立足乡村生活特点,是重塑乡村生活的核心要素,考虑真实、可靠、和谐的人地关系,摒弃一厢情愿的“设身处地”,且不汲汲于造园艺术,将村落民居与自然的历史关系有效延续,让实用成为乡建场所营造的正确出路。

表 1 乡村振兴中典型空间问题及改造表资料来源:案例图片来自谷德网gooood合辑:中国乡建 策略 案例 模式建筑符号化① 在创新和传承中寻求平衡,深入挖掘本土特色记忆点乡野意象破坏②以乡野原真性为切入点,改造应顺应村落肌理等基础设施差③补全基础设施,活化旧房改造,形成集体记忆和场所认知公共空间异化④摆正乡村定位,增设公共活动空间,激发村落趣味生活

3 乡村空间整治的实用趣味策略

文章来源:《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》 网址: http://www.zhsyzdyzlzz.cn/qikandaodu/2021/0522/1141.html



上一篇:从实用出发探索鲁绣发展
下一篇:中国古代墓志形制变迁中的设计思想内蕴

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投稿 |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编辑部|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版面费 |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论文发表 |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9 《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