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稿指南
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,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,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,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。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、删节权。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,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。 一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。 2、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。 二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。 7、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论语之阐释方法比较李泽厚之读与郝大维安乐哲(3)

来源: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6-25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李泽厚为了与孔子的“述而不作”相匹配选择了“读”的方式,使得全书读完犹如经典再现,符合对传统的先入为主的理解,易于接受,通俗易懂,很快拉

李泽厚为了与孔子的“述而不作”相匹配选择了“读”的方式,使得全书读完犹如经典再现,符合对传统的先入为主的理解,易于接受,通俗易懂,很快拉近了《论语》和我们的距离,让我们看到了活生生的孔子,读到了有用的《论语》,感到《〈论语〉今读》与《论语》神形一致;而“思”似乎由于其“构思”之义太过明显,且对西方哲学的原理论及过多,首先对中国读者来说不符合阅读习惯,感到深奥难懂,甚至觉得它把《论语》完全改变了模样。

但事实上从以上的对比可以明显看到,两部著作的“读” 与“思”都是中西方文化共同作用下的产物,都有对《论语》“实用”“融通”的审美感悟,也都有从“解构——重构”的解读过程,只不过李泽厚由于立足于本国文化去解读,在完成这一过程时会显得不动声色,无声无息;而郝大伟、安乐哲从中西文化对比的视野出发,尤其是解读过程中那个采用“跨时代文化误植”方法,大量西方哲学的论辨过程,让我们过多看到其颠覆性,即明显清晰地看到了“解构——重构”的全过程。然而最终的结果我们认为从“质”上来判断是大体一致的。确切地说,事实上在一致的同时又都是在向和原意图相反的方向上发生着位移。也即是说,虽然李泽厚非常明确地以“古为今用”“西为中用”为目的,但在其论述过程中我们却也明显感到了当我们真正做到“古为今用”、“西为中用”时自然也就成全了郝大维、安乐哲所期许的“中为西用”以致“中西浑融一体”的文化对话的至高境界[1]332;而郝大维、安乐哲虽然以“中西文化对话”为己任,但我们却更多感到在论述过程中急切的“中为西用”的目的意识(尽管也许这并非其终极本意),同时在这一意识指导下,相反,西方的“理性思维”也在我们接受其论述过程中逐渐得以认同,当然最终也实现其“中西文化对话”。所以二者可以说是殊途同归,但从“度”的角度来说,李泽厚的境界应该说更胜一筹。

究其原因,当然最根本的在于李泽厚与郝大维、安乐哲他们本身就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中。前者是由地道的中国传统文化孕育而出,虽然其间也接受西方现代文化的洗礼,但根仍旧扎根传统,那种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但却长期受到误解、轻视的重体悟的“浑融一体”至高境界与生俱来,时势到时便自然流露;同样虽然郝大维、安乐哲身为深爱中国文化、倡导中国文化的令人十分尊敬的汉学家,但毕竟在他们的骨髓、血液中仍旧是西方的理性思维,这是挥之不去的(当然本也无需挥去),因而当其怀着至高目标去舒展浩远之志时,不自觉便受到了“理性之思”的局限,私己的目的不经意间流露了出来。这恐怕就是我们常说的“境界难融”吧。

文章来源:《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》 网址: http://www.zhsyzdyzlzz.cn/qikandaodu/2021/0625/1343.html



上一篇:实用临床医学稿约
下一篇:一种透气式吨包袋

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投稿 |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编辑部|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版面费 |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论文发表 |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9 《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